
聯接正在從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
農耕時代,絲綢之路就是聯接,促進了東西方物質的流通,信息的交融,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工業(yè)時代,電報和電話打破物理距離的限制,讓人與人之間快速建立聯接;信息時代,移動通信、光纖通信以及數據通信支撐了互聯網的繁榮,讓全球經濟飛速發(fā)展。
進入智能時代,聯接發(fā)生了新的變化,正在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邁進,這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聯接的對象更加智能。新型智能傳感器、機器視覺終端正在加速普及,過去的傳感器往往檢測單一的基礎指標,比如溫度或者壓力,現在多參數融合傳感、機器視覺等新技術開始得到廣泛使用,用于環(huán)境監(jiān)測、質量檢測等環(huán)節(jié),聯接的對象變得更加智能!
不僅聯接的對象更智能,聯接的數量也更多了!度A為全球產業(yè)展望2025》報告預測,到2025年聯接數預計達到1000億,業(yè)界還有預測到2035年聯接數量將達到10000億。這些終端除了人隨身攜帶的終端,還有大量應用在工廠、道路、機場等的物聯終端。至此,聯接將無處不在,聯接的范圍將從人與人的聯接擴展到包括人與物,人與服務在內的全方位聯接,激發(fā)無限創(chuàng)新的可能。
萬物智聯時代,企業(yè)園區(qū)網絡也要與時俱進,全面實現設備網聯化、聯接IP化、網絡智能化,做到聯得好、聯得通、聯得好,使能萬物智聯,激發(fā)企業(yè)創(chuàng)新。
萬物智聯新時代萬物智聯,改變千行百業(yè)
第一個改變是從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到個性化定制的轉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大量的產品生產,千篇一律的單一品種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快捷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開始凸顯,企業(yè)普遍面臨著大批量生產模式與快速變化的市場多元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于是,過去的大批量生產模式被現代多種少量、富有柔性的先進生產模式所替代。華為南方工廠通過無線化改造的方式,打造了柔性制造生產線,如在產品質檢環(huán)節(jié)使用的機器視覺技術。一條生產線就部署多臺8K攝像機,帶寬需求將近1Gbps。傳統生產線只采用有線聯接,但為了適配不同機型生產,生產線必須要經常調整,每次調整都需要8小時重新布線,非常不方便,F在通過先進的大帶寬Wi-Fi 6網絡上傳質檢數據,由云端AI機器視覺進行分析,整體檢測效率相比人工質檢方式提升了20倍,同時生產線可以靈活調整,適配不同產品、不同機型的柔性生產需求。
第二個改變是從以人為主的勞動密集型模式轉向人機協同模式。智慧養(yǎng)殖就是一個典型的人機協同的例子。以往的養(yǎng)殖業(yè)高度依賴人工,現在養(yǎng)殖業(yè)正在加速實現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升級,飼料加工,生豬喂料、豬群監(jiān)測、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飼養(yǎng)員則負責一些重要的決策和分析。這樣就大幅度提升了生豬養(yǎng)殖的效率,一名飼養(yǎng)員就可以照料2000多頭生豬。與此同時,養(yǎng)殖場的環(huán)境也得到極大改善,降低了生豬患病幾率。
第三個改變是從標準化服務到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以德國最大的連鎖超市LiDL為例,它在全球共有約11200家超市,之前都是使用紙質價格標簽,因為超市需要不斷做促銷活動,價格標簽需要人工更換,這部分的更換成本每年超過2000萬美元,且更換效率低、易出錯。LiDL基于華為AirEngine Wi-Fi 6融合物聯方案部署了電子價格標簽,價格管理、商品促銷都基于電子價簽完成,價格信息通過網絡聯接實時同步,遠程統一更換,還可以通過AI技術對門店的銷售情況進行精準預測,支持自動化的動態(tài)定價。
我們的辦公方式也在改變。以華為自身的實踐為例,19萬員工分布在170多個國家的1023個辦公點辦公,通過全球一張網,讓華為云Welink數字辦公平臺聯接全球52萬個團隊、1.4萬塊白板、超過700個業(yè)務服務,日活率達到99.8%,整體協作效率提升30%,員工滿意度達到90分以上。
華為IdeaHub辦公寶是其中一個典型應用,將白板、投影儀、麥克風、攝像頭、音箱、視頻會議系統等全部集中到一塊屏上,并通過Wi-Fi 6網絡,與華為手機、平板、PC實現無縫的工作協同。這種一站式的智慧辦公,滿足了團隊協作等多場景的辦公需求。
當然,遠程視頻的應用遠不止于此,還包括遠程招聘,遠程銀行,遠程教學,遠程診療,遠程簽約、遠程引導檢驗,等等。以前可能需要來回出差幾十次、上百次的業(yè)務,現在通過遠程視頻化、智能化的手段就可以高效完成。
總的說來,萬物智聯已經快速融入我們的生活、工作,締造著新的生產模式,改變著千行百業(yè)。
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聯接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zhàn)。
解決三大挑戰(zhàn),加速邁入萬物智聯時代
首先要解決的是“聯不上”的問題。當前還有很多設備因為聯接能力的限制,聯不上網絡、或者缺少可靠的聯接,成為吐不出數據的“啞設備”。《智能制造發(fā)展指數報告2020》指出,中國的設備聯網率約為23%,設備遠程監(jiān)控率為24%,設備預測性維護率為14%,工業(yè)設備、設施的網聯化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優(yōu)先采用網聯化的新設備,并加速老設備的網聯化改造。

設備網聯化
比如,智能工廠的機器人等生產裝備可以通過Wi-Fi 6網絡變得更加靈活,生產線就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靈活地搭配和重組,快速適應柔性化制造的場景。又如,醫(yī)院里的監(jiān)護儀、呼吸機、輸液泵等臨床診療設備,大部分采用傳統的有線聯接方式,但實際情況是病房中的設備往往需要移動,有線聯接很不方便。通過華為的Wi-Fi 6 CPE,將設備聯接從有線變無線,讓設備跟著患者走,可以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醫(yī)療服務。
第二個問題是“聯不通”。由于歷史原因,工業(yè)/樓宇網絡一直存在“七國八制”的私有協議。這些協議就像各種方言,相互之間聽不懂、聯不通。協議也需要“普通話”,這就是互聯網協議(IP協議)。一方面新設備的聯接要采用IP協議,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將老設備的私有協議翻譯成IP協議。上汽集團的寧德基地智能工廠,選用華為Wi-Fi 6網絡聯接500多輛在制車輛、2000多個智能設備、超10000個傳感器,基于標準化的協議進行聯接,運用智能分析技術開展大數據分析,對超過1000臺設備進行主動式預警,故障停機時間減少了20%。
第三個問題是“聯不好”。聯接已經成為企業(yè)價值創(chuàng)造流程的底座,聯接的品質與企業(yè)的運營效率息息相關,不但要聯得上、聯得通,還要聯得好。這里的關鍵挑戰(zhàn)是移動場景下如何保障聯接的可靠性。如,一家大型電商物流中心廣泛使用自動導引車(AGV)完成貨物搬運,這些AGV在移動中需要可靠的聯接,而華為Wi-Fi 6網絡解決方案的連續(xù)覆蓋、無損漫游等技術,為這些AGV提供了高質量的聯接,即使是在有遮擋的角落,AGV都不會掉線。
從萬物互聯邁向萬物智聯的過程中,華為與千行百業(yè)的客戶深入合作,采用Wi-Fi 6,SD-WAN和AI等創(chuàng)新技術打造全無線智能云園區(qū)網絡,幫助企業(yè)加速實現設備網聯化、聯接IP化、網絡智能化,做到“聯得上、聯得通、聯得好”,以先進工業(yè)網絡加速企業(yè)數字化轉型,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加速邁向萬物智聯時代。